行业品牌网

行业品牌网 > 行业资讯 > 内容

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建设如火如荼

时间:2024/7/5 9:43:16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于7月4日开幕。据悉,本届大会展览规模、参展企业数、亮点展品数、首发新品数均达历史最高。中国证券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内容紧密围绕核心技术、智能终端、应用赋能三大板块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大会上,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前沿技术的具身智能领域新成果展品吸引了全球目光。在具身智能领域,智能机器人展品达45款,其中人形机器人25款,现场发布全球首个全尺寸开源公版人形机器人“青龙”,以及国内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此外,本届大会现场也展示了百款大模型及其应用,包括百度文心一言、讯飞星火、阿里通义千问、商汤日日新等,展现出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的硬核产品力。

● 本报记者 乔翔 黄一灵

共绘“具身智能”新蓝图

“具身智能产业代表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使机器人通过感知、认知与行动的协同,实现与环境的自然交互。”行业专家告诉记者,具身智能的兴起,意味着人工智能正从单一的信息处理走向更加复杂多维的场景领域,开启智能系统与人类社会深度融合新时代。

7月4日下午,记者在大会展区北侧入口不远处看到,多台来自不同企业的人形机器人整齐列队,迎接大会开幕。在这些机器人中,达闼机器人最新力作——人形双足机器人XR4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记者看到,这款身高168cm、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打造的全尺寸双足机器人,不仅拥有超过60个智能柔性关节,还能以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移动,手臂可承载10公斤重物。

“在去年的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形机器人大多是尝试性应用,今年不少已经落地。”达闼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几年,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传感器技术和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将持续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在该位负责人看来,这不仅意味着机器人将具备更加精准的环境感知与理解能力,还能实现更加流畅、人性化的交互体验,从而在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业乃至家庭生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本届大会上,全球首个全尺寸开源公版人形机器人“青龙”首次亮相。“该机器人是由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身高185cm,体重82kg,拥有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型和拟人化的运动控制,支持多模态机动、多模态感知、多模态交互和多模态操控。”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机器人同时具备高机动下肢行走配置与轻量化高精度上肢作业配置,支持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稳健上下坡和抗冲击干扰等四大运动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先行者,特斯拉今年继续参加这一行业盛会,并展示Optimus人形机器人(第二代)。记者从特斯拉获悉,本届大会,特斯拉将高效推理计算机技术引入电动车中,并将在未来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项目中进一步应用。特斯拉预计,将于明年开始限量生产Optimus人形机器人,届时将有超过1000台Optimus在特斯拉工厂帮助人类完成生产任务。据悉,特斯拉未来目标年产10亿台,有望占据市场10%以上份额,其成本将控制在1万美元左右,售价预计2万美元。

“与第一代相比,通过运用特斯拉自研芯片不断进行海量运算学习,第二代的敏捷力提升了30%。”特斯拉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创造原型机相对容易,但量产才是挑战。要打造出真正具备竞争力的机器人,需要顶尖的AI技术、高效的计算能力,以及卓越的制造工艺加持。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科技总监刘宇飞表示,“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重要载体,我们致力于将这些机器人平台打造成性能良好的具身平台,并联合国内人工智能企业,打造具有完整具身智能的人形机器人。”

大模型进入“百舸争流”新时代

从文生文到文生图,再到文生视频,近年来,以ChatGPT、Sora等为代表的大模型引领了全球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的新一轮浪潮,海内外大模型相关研究与产品竞相涌现、加速迭代,进入“百舸争流”新时代。

在本届大会,记者注意到,头部企业纷纷携重磅新品首发亮相,现场共计展示百款大模型及其应用,展现了大模型在金融、医疗、政务、教育、科研等多行业场景中的强大能力。

具体到公司,既有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商汤科技、科大讯飞、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星环科技等行业头部公司展现硬核产品力;也有Minimax、百川智能、智谱AI、阶跃星辰等“新锐势力”悉数登场。此外,微软、戴尔科技、联想、中兴通讯、金山办公、猿力科技等重点发力端侧应用,展现模型落地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大模型将在本届大会上进行首发首秀。例如,商汤科技“商汤日日新5.5”计划于7月5日在大会上正式发布。据介绍,该大模型实现了国内首个实现流式原生多模态交互,通过整合跨模态信息,基于声音、文本、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推动行业交互方式变化。

“大模型大家都在做,但今年开始大家的方向转向了多模态逻辑。原来大家做语言大模型的时候输入的都是文本,现在我们把视频、文本和语言一起接入大模型,这样我们才能让AI与现实世界进行实时互动。”商汤科技展台工作人员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你可以这样理解,原来大模型看不见,只能说话,现在我们把大模型的眼睛也打开了。”

当下,大模型发展如火如荼,“百模大战”仍在继续。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百模大战”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尤其是算力浪费,但也使得中国可以追赶世界上最先进的基础模型,并建立起能力。

星环科技创始人、CEO孙元浩则认为,“大模型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数据、算力等多方面的支持,也离不开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的合作。当前百舸争流的状态说明了大模型产业的繁荣,各调研机构和我们实际的交流交付经验也表明大模型在内容创作、资产开发、搜索、自动化等方面的应用需求依然持续旺盛。大模型的技术深度、商业落地能力、创造价值能力将是下一步持续拓展的重点。”

在达观数据CEO陈运文看来,“百模大战”现象反映出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行业的高度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市场对AI技术快速发展和行业对先进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未来大模型技术突破将集中在更深入的垂直领域应用。

与会专家表示,在大模型领域,存在典型的“飞轮效应”,即通过不断应用实现数据反哺,进而不断加快迭代速度。因此,在大模型发展的“下半场”,夯实算法、算力等底层技术,持续探索垂直应用场景,为各行业、企业应用大模型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案例,加快营造通用人工智能创新生态,或将成为未来的重点方向。

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已在上海成功举办六届,持续做优全球人工智能“科技风向标、应用展示台、产业加速器、治理议事厅”功能。

六年来,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一批创新产品首发首秀,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发布,一批项目实现产融对接;大会链接全球顶级资源,为上海人工智能发展注入蓬勃动能,也展示了上海积极抢抓通用人工智能机遇,加快推动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的坚定决心。

记者从大会获悉,在产业规模方面,上海规上企业从2018年的183家增长到2023年的348家,产业规模从2018年的134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3800亿元,居全国前列。

“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已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年度盛事,不仅是展现科技实力的窗口,更是推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合作与创新的重要平台,是全球技术风向标与创新引擎。”擎朗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告诉记者,从单一技术展示到多领域融合创新,每一次大会都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飞跃。

产业深度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产业基金的投资带动作用。作为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同意,由上海国盛集团、临港集团联合发起设立,旨在贯彻落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成果,加快推进上海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基金,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已累计募资31亿元,开投三年来整体投资进度超过70%,母基金部分投资了红杉、奇绩创坛等12只子基金,撬动投资规模572亿元。

未来,对于上海如何打造中国乃至世界人工智能高地,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建议,一是应充分发挥上海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优势,打造好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样的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国际交流平台;二是应充分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顶尖人才,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人才高地;三是应充分发挥长三角的既有资源禀赋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发挥好人工智能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加速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优势,走出一条具有长三角特色的AI产业生态化道路。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