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品牌网

行业品牌网 > 行业资讯 > 内容

微观文旅:城市社区的文化新景

时间:2024/11/14 9:51:32

  在城市的繁华脉络中,社区宛如一个个微观的宇宙,承载着居民的生活百态与情感记忆。文化艺术的介入,不仅重塑了社区的情感纽带与社会互动模式,更催生了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微观文旅。它以小众化、特色化、体验化为旗帜,在有限的社区空间内,挖掘文化内涵,提供个性化服务,为游客开启了一扇深入体验地方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窗户。

  微观文旅,作为社区文化旅游的创新演绎,打破传统旅游的大众性与粗放性,精准定位小众市场。社区居民的深度参与是其灵魂所在,从文化传承到旅游服务,居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形成了社区文化、社会与经济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

  这种新型旅游模式的兴起,得益于文化艺术在社区空间中的深度介入。文化艺术如同黏合剂,将社区的历史、生活与居民情感紧密相连,使社区从城市的背景板中脱颖而出,成为充满魅力的文化体验场与旅游目的地。它不仅提升了社区的文化品质,更以文旅融合的方式,为社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成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海内外应用案例:

  微观文旅的多元实践

  微观文旅与传统的“社区营造”虽分属不同的概念范畴,但二者犹如双轮驱动,共同推动社区的发展与进步。

  社区营造侧重于社区内部的文化建设、居民参与与社会创新,致力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微观文旅则聚焦于挖掘社区文化资源,为游客提供独特文化体验。社区营造为微观文旅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成果如特色街区、文化活动等,成为微观文旅的核心吸引力,吸引游客深入探索。反之,微观文旅的发展为社区营造提供了经济支持,带动社区消费升级,促进社区经济多元化发展。

  这种协同发展模式在海内外众多社区实践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实现了社区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在众多社区的微观文旅实践中,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融合型实践颇具特色。此类社区拥有承载着文化历史意义或居民共同记忆的建筑、街道或景观。通过对老旧街道和建筑的活化及创新应用,将其转化为多元功能区域,既为居民创造了具有历史底蕴和现代活力的社区环境,也为游客打开了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窗口。

  宝岛台湾新港小镇的大兴路改造,通过成立居民自治会,实现老旧房屋转化为新型店铺,每月举办艺文活动,既保留历史韵味又满足现代需求。而日本小樽则是以运河及石造仓库群为核心,居民进行保护再生利用,通过举办庆典活动,超越了传统的保存方式。两地改造为历史传承型社区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成为展示历史文化的窗口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

  社区共融与文化创造共生型社区实践也匠心独运。此类型社区通常没有历史建筑或街道,但具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或独特的社区文化。通过设置创造文化空间,为居民提供交流、分享和举办活动的场所,也让游客有机会参与社区特色文化的体验和传播。

  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东昌新村的“星梦停车棚”改造就极具创意。原本脏乱差的停车棚,通过举办“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将展架灯箱与停车区域挡板有机结合,既不影响车辆停放,又营造出博物馆氛围,为居民带来艺术盛宴,加强了博物馆与城市居民的联系。随后的楼道美术馆利用公共楼道布展,展示陆家嘴周边变迁,唤起居民共同记忆,吸引大量游客参观。这一系列改造充分体现了文化空间在微观文旅中的创新应用,为社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外,生活美学与艺术创造引领型社区实践则是通过打造兼具美观与生活感的空间环境,为不具备历史文化资源的社区,尤其是年轻人较多的居住社区提供了可行的微观文旅打造方式。

  2021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为主题,在普陀区曹杨社区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曹杨社区通过艺术为社区空间赋能,打造了上海首座“高线公园”——百禧公园。该公园集多种功能于一体,通过“3K”展廊概念将艺术融入社区生活,展示了普陀的城市空间魅力。公园内的墙绘作品以曹杨新村代表性建筑和生活场景为元素,描绘了社区的幸福画卷。此外,社区入口的管道小品以其强烈的街头气息和艺术感,激活了整个社区空间。这些艺术元素的融入,使曹杨社区成为一个兼具生活气息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公园社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也为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文化艺术介入:

  微观文旅的核心动力

  文化艺术的介入,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社区空间焕活与微观文旅发展的大门。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墙壁上的涂鸦、建筑的独特风格、居民的传统技艺,都是文化艺术的生动体现。它们不仅承载着社区的历史记忆,更成为吸引游客的独特魅力所在。

  文化艺术介入社区,激发了居民的文化自豪感与归属感,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中。居民从文化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创造者,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经营特色旅游项目等方式,实现了社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时也获得了经济收益。这种转变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与活力,使社区成为一个充满生机与创造力的文化共同体。

  北京朝阳门社区“27院儿”融合公共艺术等多元素,举办各类活动,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多元文化交流空间。游客可体验传统手工艺,了解胡同历史。美国纽约的高线公园从废弃的铁道华丽转身为空中花园与绿道,堪称文化艺术介入社区更新的典范。它在保留历史痕迹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园艺与公共艺术元素,丰富的植被与建筑材料相得益彰,营造了多元的社区环境。通过举办公共艺术项目和文化活动,邀请全球艺术家在此创作展出,还承担了教育基地的角色,持续吸引着游客的关注,为社区带来了经济效益,促进了文化发展,彰显了历史保护、社区参与和公共艺术融合的强大魅力。

  从文化艺术介入到文旅社区的形成,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深入挖掘社区文化元素,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打造特色文旅产品,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确保居民生活环境不受影响,实现社区与旅游的和谐共生。像成都的玉林社区,就是以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丰富的活动吸引了游客,白夜花神诗空间举办了多种文化活动,独立书店如“一苇书坊”“长野书局”等也各具特色,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是玉林社区微观文旅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与、平衡、可持续:

  微观文旅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微观文旅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仍有几大关切。

  首先,尽管微观文旅为居民提供了参与平台,但如何确保居民在旅游规划、实施、管理和收益分配等全过程中深度参与,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居民参与机制的研究,提高居民对微观文旅的认识和参与热情,让居民真正成为微观文旅发展的主人。

  其次,旅游开发与社区生活的平衡成为亟需关注的重点议题。在发展微观文旅的过程中,如何在吸引游客的同时,避免过度商业化对社区居民生活造成干扰,是一对需要谨慎处理的关系。比如,在城市存量更新的进程中,北京老城胡同微花园景观的创新实践熠熠生辉。公众参与式的营造活动激发了居民与社会力量共建微花园,提升了社区治理的参与度。其注重在地提升,融入生活美学,为居民打造出美观舒适的公共空间,既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又吸引了游客尽情欣赏胡同景观,感受老北京气息。这种自下而上的实践方式,凸显了居民的主体作用,也为艺术公园社区的建设提供借鉴。未来,这类社区的游客接待量控制、游览路线设计、旅游高峰期管理等等都需要科学规划,以确保社区的宁静与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实现旅游与社区的和谐共生。

  再有,对社区文化特色的挖掘与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社区需要深入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从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居民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入手,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文化品牌,避免千篇一律的旅游产品。

  微观文旅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社区空间中绽放光彩。国内外众多优秀案例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通过文化艺术的介入,社区空间的情感得以重塑,社会互动得以增强,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社区文化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微观文旅的发展需要政府、社区、居民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在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影响力的基础上,实现社区的空间焕活与价值重塑,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体验,让社区成为人们心灵的归宿与文化的向往之地,让微观文旅成为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文旅融合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