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品牌网

行业品牌网 > 行业资讯 > 内容

拓展应用场景 推动“+AI”向“AI+”转变

时间:2024/3/7 9:34:30

发挥科技创新举国体制优势,鼓励产学研协同打造国产开源开放基础大模型;聚焦“小切口,大纵深”,推动大模型垂直化、产业化落地;积极打造可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各类场景,推动大模型赋能产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加快探索数据要素交易模式……多名代表委员结合一线调研和思考,积极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建言献策。他们认为,加快拓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应用场景,培育新质生产力,对于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本报记者 于蒙蒙 杨洁 段芳媛

深层次融入实体经济重点领域

人工智能发展如火如荼,被视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和重要驱动力量。其中,大模型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础日益成为行业焦点。在业内人士看来,以通用大模型为基础、以垂直行业为主体的大模型发展模式初现,并在多个重点领域快速发展。

“在大模型应用方面,2024年是大模型应用场景元年,我国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模型发展之路。”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周鸿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发展大模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应该是借助产业和场景的优势,将大模型与业务流程、产品功能相结合,寻求多场景应用、垂直化和产业化的落地,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周鸿祎建议,政府部门、央国企率先提供更多应用场景,聚焦“小切口,大纵深”,推动大模型垂直化、产业化落地。他提醒,企业用大模型不能冒进,而是要用AI逐步改造业务,循序渐进,积小胜为大胜。

不少代表委员建议,要丰富应用场景,赋能更多行业,推进深度融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建议,以推进AI全方位、深层次融入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核心环节为方向,聚焦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娱乐等领域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布局超大型智算中心、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未来生物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培育多模态人机交互、智能助手、工业理解计算及代码生成等一批有需求、有效益、有前景的创新应用。

对于这一愿景,杨杰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让人工智能不仅会‘做诗’,更要会‘做事’,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生产力的深层次变革”。他表示,当前,AI大模型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加速迈入规模应用的新阶段,推动人工智能从助力千行百业提质增效的辅助手段,升级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加快从“+AI”向“AI+”转变。

全国政协委员、天娱数科副总经理贺晗建议,在全国范围实施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示范应用推进计划,鼓励工业、金融、商务、交通、医药、政务、教育、文旅、传媒等行业领域深度挖掘、积极打造可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各类场景,推动大模型赋能产业互联网平台应用,通过大模型技术对现有生产、服务和管理方式进行升级,实现业务流程创新和再造,在“降本提质增效”的同时,开发新功能、形成新产品、拓展新应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更加深度融合。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人工智能,必须有牢固的基础设施。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冯丹对记者表示,算力是大模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包括“算”“存”“传”等。期待有更多国产化的算力、存力等基础设施。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剑宇建议,应进一步优化算力资源布局。完善全国算力网络一体化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建设智算中心和超算中心,构建国家级算力智能调度体系,推动建设布局合理、资源多样、覆盖全面的先进算力供给体系;针对长三角等算力需求旺盛的重点区域,加大对国家枢纽节点、边缘算力等方面的政策、资金配套支持力度;支持开展智算技术研发重大工程,持续提升国产通用处理器性能。

除了算力,数据资源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已经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建议,规范数据标注标准,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标注方法,加快数据要素的共享、流通与交易。加快探索数据要素交易模式,由政府引导或相关行业组织牵头构建有利于数据交易模式创新与合规的新秩序,推动数据交易行业有序发展和健康成长。他还建议,应加大政府主导的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人工智能快速延展渗透对人才技能升级要求较高。多名代表委员认为,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将成为我国产业持续升级的关键因素。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建议,鼓励大型科技企业和社会教培机构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培训,以适应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快速迭代、人才需求量大、应用广泛的特征。具体来看,可结合人工智能人才的供需情况,通过配套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和机构灵活设置从人工智能基础素质培训,到尖端前沿人工智能人才的系统性培养,有效满足当前各领域对人工智能应用型需求。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