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9日讯(记者 杨秀峰)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融合正被运用到各行各业。4月6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实验室携手北京壹据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一套古陶瓷溯源在线分析系统通过评审专家结项论证。
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实验室承担的古陶瓷便携式XRF釉层成分大数据库建设项目是用科技方法解决文物考古研究的有益探索,数据库已初具规模,在古陶瓷产地溯源研究方面体现出显著效果。目前已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覆盖了广泛地域的窑址,形成包括100多处从唐代到明清的知名窑址,采集了近百万条陶瓷主微量元素数据的古陶瓷釉面成份大数据库。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崔剑锋表示,该系统的落地不仅减轻了考古人员对出土瓷器产地溯源的压力,对陶瓷真伪辨别也有较大的辅助作用,应用场景广泛。
“十四五”规划提出分类采集梳理文化遗产数据,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科技化文物保护。论证会上,多位专家表示,目前一些文博单位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在确保古陶瓷文物安全征集入库的问题前提下加快数据基础化工作”、“定义科技化检测文物概念的内涵外延”、“如何挖掘技术资源价值进行有效利用”这三个问题上。
对此,壹据技术总经理陈俊华认为,古陶瓷溯源在线分析系统的开发,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无损科技检测紧密结合,推动文物数字化进程,真正做到有效利用文物的数字资源价值,让文物“活起来”。
从壹据手持式XRF古陶瓷智能检测系统在北京金中都遗址、上海“长江口二号”沉船遗址、陕西省富平银钩遗址等重要考古遗址使用效果来看,可快速解决考古遗址出土古陶瓷的窑口溯源;具有无损、便携、快速的优点;检测参考数据链条完整;检测准确率非常高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田野考古、博物馆征集,文物缉私等提供证据。
崔剑锋表示,壹据技术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展持续合作,已成为其考察、研发、数据一体化合作伙伴,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为壹据技术检测与数字软件开发提供指导,并实现文物数据共享,实现权威智能检测,从而实现从文物的数据化分析到智能检测的飞跃。下一步,双方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与力量,致力建立古陶瓷科技鉴定国家和行业标准,为文物数字化建设提供科技赋能,助推我国文博事业发展,让真正的文物“活起来”。
云冈研究院院长、教授杭侃,西北工业大学遗产研究院院长、教授程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山西大学考古文博院院长、教授高大伦,山西大学考古文博院王小蒙教授,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韩建武,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黄信,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岩等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