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夫镇位于武夷山市东北部,镇域面积175.75平方公里。东与浦城石陂交界,南接建阳徊潭,西靠建阳将口,北与武夷山市上梅乡接壤。地处崇山峻岭之中,东面荒盘岗,海拔1162.5米;南面笔架山,海拔1028.8米;北面梅岭岗,海拔797.8米。
宋、元两代五夫镇分内五夫里,外五夫里,一直沿袭到清未。清代设巡检司,民国24年为第三区,辖五夫、白水、大将、双梅4个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第四区,1958年命名为乐园公社,1962年改称五夫公社,1984年置五夫乡,全乡11i个行政村、95个自然村、101个村民小组,有3538户,1577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07人)。耕地面积31098亩(其中水田30176亩,旱地922亩),林地面积208978亩,茶果园1993亩。农业以稻谷为主,特产有白莲、板栗、杨梅等。
镇办企业有农械厂、家具厂、海绵厂、胶合板厂等。历年来建有电站7座,装机容量442千瓦,水库7座,总容量333.5万立方米。
五夫镇文化发达,宋代以来名人辈出,是抗金名将刘合、吴介、吴遴、刘子羽和理学家刘子翠等人的故乡。理学宗师朱熹在五夫苦读成名,后继续在此和武夷山著书立论达40余年,留下了紫阳楼遗址、屏山书院遗址和五夫社仓等珍贵文物。1988年6月,建阳地区行署、崇安县人民政府出资5万元修复五夫里文化遗址,修缮朱子社仓、兴贤书院。南宋古街等处。
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五夫乡的文教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现有中学1所,教职员工37人,学生440人;小学42所,教职员工172人,学生3053人;幼儿班12所。教师25人,学生412人,有卫生院1所,医疗站1所,医务人员33人。.
12月,五夫镇被命名为福建省森林城镇。
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名单出炉,五夫镇上榜。
2017年8月,五夫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2010年7月,五夫镇入选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3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五夫镇为第二批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武夷山紫阳书院
紫阳书院在武夷山五曲隐屏峰下。始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称武夷精舍,南宋末年扩建,称紫阳书院,明正统年间改称朱文公祠。宋朝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达十年。初建时有仁智堂、隐求斋、寒栖馆、晚对
五夫朱子故里
五夫朱子帮里位于武夷山市东南部,地处浦城、建阳、武夷山三县(市)交接地带的五夫镇,距市区51公里距离度假区51公里处五夫镇。五夫镇自然环境幽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盛产白莲、板栗、杨梅、香菇
朱熹旧居
导游: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从15岁起就迁居到闽北,住在崇安(今武夷山市)一带,由于他在武夷山附近生活了四十多年,因而武夷山被人们视作为朱子理学的发祥地。朱熹曾作过一首《九曲棹歌》,对武夷山九曲的
朱熹故里
朱熹故里在五夫镇府前村,始建于南宋十四年,历代曾屡经修建,后毁于民国后期,现尚存紫阳楼原为朱熹旧居,内有朱熹幼时读书处——半亩方塘、灵泉古井、朱子樟等。朱子樟相传为朱熹手植,后人称为“沈郎樟
兴贤刘氏家祠
兴贤刘氏家祠位于武夷山市五夫镇兴贤村,时代为清代。兴贤刘氏家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位于武夷山市五夫镇貊猴山,时代为清代。彭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夫镇特产与美食五夫白莲
五夫白莲是武夷山著名的农特产:粒大、色白、清淳爽口,健胃养胃、营养丰富,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补心、补肾、补肝的纯天然绿色营养食品。五夫白莲曾是唐宋清时期的宫廷贡品,种植历史悠久,古时朱熹居住的紫阳楼
五夫泥鳅武夷山五夫镇是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个以稻、莲、竹、茶为主的生态农业集镇,盛产白莲、田螺、黄鳝、红菇、泥鳅等特色农副产品。泥鳅是一种常见鱼类,五夫镇的泥鳅肉味鲜美,高蛋白低脂肪,是武夷山本地餐桌上常见的一
五夫黄鳝武夷山五夫镇自然环境幽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人烟稠密,盛产白莲、红菇、田螺,远近闻名,是武夷山市重要的农副产品区之一林地,黄鳝、田螺养殖是五夫镇的传统优势项目,是具有五夫特色的农业经济。因其所地理位
五夫田螺到武夷山一定會了解到一個人,南宋理學家朱熹,深入研究不可不去的一處就是武夷山的五夫鎮,落後的村莊有一樣小吃不可不吃,那便是五夫的田螺。武夷山五夫鎮的田螺以殼大肉肥汁多,以辣味爲主,用牙簽取出螺肉的前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