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轼
类别: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这首中秋词作,主旨在于抒发作者外放无俚的茕独情怀。词中杂用道家思想,观照世界,并且自为排遣。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险恶的宦海风涛,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是一首自然与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作者:柳永
类别:词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宋代词人柳永的词作。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作者:周邦彦
类别:词
《苏幕遮燎沈香》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具体并不清楚,只知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再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所以该词的主调多以思乡之情为主,表达了词人对在外地求学官场行炼而无法归家的遗憾。词中以此地荷花联想到故乡荷花,浓郁的思乡之感充斥着字里行间,而该作构思却巧妙别致。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梦回故乡。全词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者:李清照
类别:词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所作,所以这首词是婚后所作,更有意思的是该词寄给丈夫后,丈夫比试之心大起,作词数首,然终未胜过这首,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该诗上片薄雾浓云愁永昼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作者:李清照
类别:词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但在靖康之难之后,李清照的词多数表现了家国之悲。而这篇此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就是七组叠字,既震撼又艺术,形象地抒写了作者孤独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作者:李清照
字数:48
武陵春,词牌名,双调小令,又名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另有两种变体。代表作有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此词充满暮色昏黄之哀怆,为易安晚年心境之写照。全词以抒写主观感受为主,故境界凄婉劲直,动人悲怨之怀。末句更发奇想,将无形而抽象的愁怨化为可感觉的形象,写得准确而传神。
作者:苏轼
类别:词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属于宋朝时期苏轼的作品。此词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或元丰六年(1083)初写于黄州,词题中的定慧院则在今湖北黄冈县东南,当地又称作定惠院,和苏轼另一篇《游定惠院记》属于同一个地方。卜算子是一个词牌名,为北宋时期盛行的曲目,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该曲目以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两仄韵为谱。苏轼此词中上阕主要写鸿见人,下阕则反过来写人见鸿,借用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寄情,抒发自己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的手法十分熟练,其中又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为当世有名的词作。
作者:辛弃疾
类别:词
《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青玉案是词牌名,调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是以双调六十七字,上下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此词用字华美,画面感迎面而来,但实际上反应的却是在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作者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上片状景,铺叙元夕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下片蛾儿笑语两句,用特写镜头描绘一群妇女结伴上街观灯的生动景象,众里以下四句,是全词的核心,寄托了一种不同流俗的情怀。词中的抒情主人公走遍大街小巷,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东瞅西望,焦急万分,一遍又一遍地寻找着意中人,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火稀落的僻静之处发现了她。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也暗喻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作者:李清照
类别: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而李清照传世的词中,《如梦令》仅有两首,两首词的内容差不多,都是写酒醉、花美的,风格清新别致,历来脍炙人口。在这两首词中可以看到词人早年生活的点点滴滴。这里选用的是其中的第二首词,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抒发了女词人暮春时节的感伤情绪。这种感伤来自她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也是对自己青春将逝的烦闷与苦恼。作者在表达这种心情的时候,没有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而是委婉含蓄地通过一问一答把自己的情感轻轻地吐露了出来,简短六句便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