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金兽首玛瑙杯,是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的一件精品瑰丽国宝。镶金兽首玛瑙杯长为15.6厘米,口径5.9厘米,高为6.5厘米。此件高贵的艺术品色泽绚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工艺之精湛,为唐代之最,它已经被我国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
所属类型:织绣
所属时间:西汉
西汉直裾素纱襌衣,国家一级文物,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西汉直裾素纱襌衣是上衣下裳连缀的深衣样式,右衽交领、直裾。以素纱为衣料,几何纹绒圈锦为缘饰,其方孔纱的织物孔眼均匀,布满整个织物表面。通身重量仅49克,可谓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西汉直裾素纱襌衣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其高超的制作技艺代表了西汉初期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所属类型:设色画
所属时间:唐朝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作品白麻纸,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在横卷上画了五条神态、性格、年龄各异的牛。有专家考证,韩滉的《五牛图》渗透着浓厚的个人情感,表达了爱同忠君的真情实感。而史书中记载,韩滉就任宰相期间,非常注重农业的发展,他以牛为画题,也很可能是含有鼓励农耕之意。
所属类型:设色画
《簪花仕女图》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一幅粗绢本设色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画中描写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作者对人物神态抓得较好,注重挖掘仕女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反映了贵族奢侈生活后面的精神困境。《簪花仕女图》是周昉贵族人物画风格的代表。
所属时间:北宋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这幅画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
所属类型:青铜器
所属时间:战国中期
战国中山王铁足铜鼎,青铜器文物,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此鼎为奉祀宗庙的礼器。中山王鼎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也是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战国青铜器。铭文字体瘦长,清秀挺拔,有所谓悬针篆风格。
所属类型:青铜器
所属时间:商朝
商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商后母戊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工艺精巧;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2002年1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佛教至高权威象,是世界锡杖之王。此锡杖长196.5厘米,重2390克。锡杖的材质非常贵重,并非由锡金属制成,而是由金银打造。整条锡杖用金2两,用银58两,通体金光闪烁,熠熠生辉。敕造于唐咸通十四年,1987年宝鸡法门寺地宫出土,收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所属类型:铜器
所属时间:西汉
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现藏于河北博物院。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长信宫灯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艺的重要代表而广受赞誉。灯设计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1993年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所属时间:商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为商周时期的金器,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整体为圆形薄片,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20克。含金量高达94.2%,是用自然砂金加工而成。由于加工工具不十分锋利,在图案的四周留下了反复刻划的痕迹。2005年8月16日,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同时也是成都城市标志的核心图案。
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湖南出土的以四羊方尊为代表的着力表现羊的青铜器,既保留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又有替代羊作为牺牲献祭给神明的意思,同时还包含了对羊等家畜养殖兴旺的期盼,也可能萌芽了后世关于羊的种种观念。四羊方尊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现已被确定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名单 。
所属时间:唐懿宗时期
八重宝函,唐懿宗赐赠金银器,收藏于宝鸡法门寺博物馆,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宝函由八层构成,故称八重宝函,乃供奉佛祖释加牟尼真身佛指舍利的一套盒函。函内盛放着一枚供奉舍利,最外层是一个檀香木函,里面套装着三个银宝函、两个金宝函、一个玉石宝函和一座单檐四门纯金塔,但因最外层为檀香木银棱盝顶宝函出土时已残朽,故只见七重。八重宝函是大唐天子为放置佛骨舍利而特意制作的,可见其级别之高。
所属类型:青铜器
所属时间:春秋晚期
春秋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中国一级文物,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望山楚墓群1号墓出土,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春秋末期,吴越地区铸剑的水平远远超过中原诸国。其中春秋越王勾践剑体现了当时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它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越王勾践众多剑中的自用剑。春秋越王勾践剑为青铜武器中的珍品,对研究越国历史和了解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和文字有重要价值。
所属类型:青铜器
所属时间:汉代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文物。该物高34.5厘米,作疾速奔驰状,其右后蹄附一飞鸟,既表现其高度的浪漫主义意境,又稳定了铜马俑本身的重心。马踏飞燕珍贵无比,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所属类型:金银器
所属时间:唐
铜浮屠又称鎏金浮屠,金银器,唐代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该浮屠通高53.5厘米,底座长宽各28厘米,二层长宽各24厘米,三层长宽各19厘米,房檐长宽各23.51厘米,重7.4千克。铜浮屠气象十分庄严、写实,是中国古代高超手工技艺的绝妙佳品,今之宝鸡法门寺博物馆内的主体建筑珍宝阁,就是仿照鎏金铜浮屠的式样建造的。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是中国出土的最大的青铜编钟。钟上详细地记载着该钟的律名、阶名和变化音名等。这些铭文,便于人们敲击演奏。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所属时间:1350年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该画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对后世特别是浙派画家传统的影响深远。浙江画家在执守浙派传统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艺术观、审美观和人生观,在吸收《富春山居图》为代表的绘画艺术营养之中创新传统,发展传统,画出浙派笔墨的时代新貌。
所属时间:汉代
金缕玉衣主要出土于中国河南、江苏、河北、安徽、山东,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始于战国末期而盛于两汉,根据身份与等级的不同,玉衣的联缀又分为金缕、银缕、铜缕和丝缕。金缕玉衣长180厘米宽125厘米,1986年在河南永城芒山镇僖山汉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