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湖北省面积:173.00km^2 人口:0.00万人
桂花镇位于咸安区东南部,全镇国土面积173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209个村民小组,5776户。2002年人均纯收入1650元。境内群山叠宕,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交通发达,通讯快捷,是举世闻名的“中华桂花之乡”。 交通便利,通讯快捷。该镇距市区仅24公里,离省城96公里。106国道、咸通公路穿境而过,国际二级水泥路面直达火车站和京珠高速。镇内建有电信机站5座,其中联通机站2座,移动机站2座,“小灵通”业务也将在近期建成。便利的交通环境和快捷的通讯设施为我镇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给我镇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发展商机。 资源丰富。桂花镇境内有三大特色资源:桂花、白云石、自然生态景观。一是独特的桂花资源,我镇桂花素以面积大、品种全、产量高、花质好、古桂多而著称。2000年国家林业部、中国花卉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华桂花之乡”。全镇现有桂花面积1万亩,成林桂花树20多万株(其中百年以上古桂3000多株),有金、银、丹、铁、四季、月月桂等9个品种,年产鲜花20万公斤。发展桂花具有经济、生态双重效益,也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桂花系列产品如桂花露、桂花米洒、桂花蜂蜜、桂花浸膏等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二是丰富的白云石矿产资源。我镇境内的莲台山是一条约10公里长的白云石岩裸露带,白云石储量在1.19亿吨以上,矿区构造简单,平均含量达21%以上,开发价值很大。我们充分发挥这一特色优质资源,大力招商引资,发展白云石矿产业。去今两年引进开发商4家,投资700万元建成年产量50万吨的生产线。三是秀美的生态旅游资源。碧波荡漾的南川水库和鸣泉水库,奇石怪异的鸣水泉洞,庄严肃穆的功伟烈士陵园、巧夺天工的吴刚雕塑群、天香云外飘的桂花园遥相呼应,加上神奇美丽的故事传说,构成我镇独具特色的旅游胜景图,被人们喻为“嫦娥迷恋的地方”。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是镇委、镇政府今后发展的主攻目标。南川水库成水面积大(45平方公里),周围群山环绕,植被良好,岛屿星罗棋布,库区气候宜人。重庆金桂湖生态环境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于2002年与我镇签订了总投资6个亿左右的60年开发合同,第一个子项目金桂岛将于2004年“五·一”前投入运行。. 鸣水泉 咸宁市鸣水泉生态旅游风景区,处在“中国桂花之乡”咸安区桂花镇境内,距咸宁市政府温泉20公里,相邻武汉90公里。与刘家桥、金桂湖、太乙洞、星星竹海、嫦娥(飞仙洞)风景区形成咸宁温泉旅游的环形线……详情>> 刘家桥 刘家桥,位于中华桂花之乡咸宁桂花镇境内,距华中重镇武汉80公里,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100公里,距温泉16公里。今天的刘家桥,好像一个天生丽质的大家闺秀,深藏在群山环抱之中,保持完好的四……详情>>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四川省面积:27.68km^2 人口:2.98万人
九尺镇位于彭州城区东南,距市区8公里,幅员面积27.68平方公里。镇辖社区2个、行政村9个、农业合作社151个,总人口29799人。2005年,全镇乡镇企业增加值14922万元,农业增加值7890万元,增长6.1%;农民人纯收入达4496元,较上年增加484元,增长率达12%。 一、农业和农村工作 2005年,全镇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其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0人,取得绿证70人;职业技能培训410人,取得技能资格证书361人;农民就业前引导培训806人。实现生猪出栏4.5万头,小家禽出栏135万只,畜牧业总产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4496万元,在2004年的基础上增加了484元,增长率达12%。 大力发展九尺镇小家禽产业经济,2005年成立了九尺镇家禽业联合社和九尺家禽联合会2个规范化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立了孵抱、宰杀、腌卤等分会,会员人数达120人,农村专合组织和龙头企业吸纳农民务工520人。在双土、金沙等村新引进发展制种和养殖业土地承包业主3个,实现新流转土地250亩。 二、招商引资和工业工作 2005年,全镇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14922万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0975万元。成功引进了成都草字坡食品有限公司、金州禽业有限公司、金固机械厂等项目3个,到位资金2700万元。 引导农民外出务工,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达10000人,引导失地农民就业100人。 三、城镇建设 1、加快实施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项目,完成了九尺镇滨河路餐饮文化一条街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了成都市计委和四川省计委验收。 2、按照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的思路启动了滨河路集中区和鹿鹤村农民安置点建设。 3、加大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10万元完成九尺镇滨河路城镇沼气净化池238立方米的建设;城镇内居民建房23户,建筑面积3640平方米;投资5万元完成镇中心广场1500平方米改造;扩建原九尺镇小家禽专业市场25亩,新建天宝桥竹木市场8亩;完成鹿鹤巷、新民巷道路硬化。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继续实施“普高”工程,解决好农民群众、社区居民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问题。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项目,投入160多万元,在金沙村征地17亩,建标准化小学一所。. 九尺镇特产与美食 九尺板鸭 彭州市九尺的人们历来就有养鸭子的习惯,1986年九尺镇被四川省誉为“板鸭之乡”。早在明朝,九尺板鸭已颇有名气,是当地待客宴宾的必备菜式。九尺板鸭分干板鸭、卤板鸭两种,做工讲究。干板鸭加精盐、香料浸渍、 九尺大棚蔬菜 大棚蔬菜:九尺镇是著名的大棚蔬菜之乡,是成都市和彭州市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全镇以高林村为中心,共有大棚蔬菜2100余亩,常年种植大棚三月红茄1800亩,大棚苦瓜200余亩,其他大棚蔬菜有黄瓜、番茄、西 九尺鲜鹅肠火锅 九尺鲜鹅肠火锅:九尺镇在综合发展食品加工业的过程中,继九尺板鸭之后,又开发出风味独特的鲜鹅肠火锅。鲜鹅肠火锅以生扣鹅肠为特色,辅以鹅鸭的肾、舌、爪、翅、心和时令新鲜蔬菜,以麻、辣、香、嫩、脆、久吃不浑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四川省面积:64.40km^2 人口:0.00万人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丹景山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丹景山镇幅员面积64.4平方公里,是四川省第一批百镇试点镇,又是四川省战时人口疏散基地。原名九陇镇,因九陇山而名,即关口到唐昌的横山子。《太平寰宇记》说:“九陇山至永昌连亘至县界,曲曲而九折也。”古老的湔江滚滚南流,蜿蜒如带;巍然屹立的寿阳山、牛心山,夹江对峙。九陇镇坐落在彭州市北面,13公里的湔江出山口,雄居湔江分流之堰首,扼山区七场之门户,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地形非常险要,故人们又称她“关口”。 丹景山镇历史悠久。相传,两三千年前,蜀族先民就在这里立国兴邑,垦创农业。以九陇为中心的古繁、郫、瞿上地区是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古天府之国农业经济的摇篮。在南北朝至宋朝的几百年间,曾在这里设九陇郡、县治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里成了附近区、乡、镇交流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的中心,越来越引人瞩目。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87年1月8日正式成立了九陇镇。由于九陇自唐朝以来,广种牡丹至今,诗人陆游在牡丹谱中说:“牡丹在中州洛阳第一,在蜀天彭第一。”因此九陇又称牡丹之乡。 该镇地处平原与山地过渡之地,物产丰富。主要种植水稻、大蒜、玉米、小麦、蔬菜等农作物,并以国家推广的“两高一优”农作物为主。林地主要种植松、青杠、千丈、桤木、桦树及经济林木、其中果树(桃、李、梨、枣、彭州柚等),被彭州市列为干果生产基地。现有水库,主要养殖鲤鱼、鲢鱼、鲫鱼、草鱼等,并在不同水域开展养鸭、鹅及旅游等项目。 境内丹景山现为省级风景旅游区,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牡丹观赏基地,主要以牡丹文化、佛教、道教文化,休闲娱乐为主。著名景点有金华寺、净水寺、审魂殿、圣迹寺、牡丹园、杜鹃园、丹霞园等18处。每年春节庙会和4月中旬牡丹花会期间,游人如潮,各种歌会、舞会、擂台赛更吸引人,游客达数十万人次。境内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比较著名的有佛教胜迹有金华寺、净水寺,佛山古寺、法藏寺、天池寺、圣迹寺、白衣庵(尼)、上三昧、中三昧、下三昧;道教审魂殿、真武宫;天主教马桑经堂。特别是新建的佛山古寺,占地40余亩,大雄宝殿尺寸较一般的大殿大,所供菩萨上百尊,皆为汉白玉所雕刻,最重的达10余吨重,堪称中华一绝。 镇国寺塔 镇国寺塔位于彭州市丹景山镇白塔村,建于北宋至和元年至嘉祐五年(1054—1060年);因镇国寺原名福昌禅院,故又称为福昌寺塔。塔身通高28.34米,为密檐式13级方形砖塔。方形塔基每边长10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四川省面积:368.00km^2 人口:0.00万人
8月,龙门山镇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2019年12月,龙门山镇入选2019年四川省卫生乡镇(街道)名单。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龙门山镇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龙门山镇位于彭州市北部山区,距彭州市区40公里,有省级成白公路相贯其间,并有小火车(彭白铁路)通往市区。全镇幅员面积368平方公里,全境皆山,层峦叠障,磅礴巍峨。最高太子城海拔4,812米,山麓平地海拔也达1,073米。北接阿坝州,西连都江堰,东邻什邡县,南靠小鱼洞镇,龙门山镇清代末设场,因境内矿藏丰富,取“宝藏与焉”之义,故名宝兴场。民国于此设乡,以驻地得名宝兴乡。1990年撤乡建镇取名龙门山镇,镇人民政府驻地白水河。 龙门山镇景色宜人。境内风光奇异,山水秀丽。被游人誉为“天然大空调”的避暑胜地──国家级风景旅游区九峰山、银厂沟,具有壮、险、秀、幽的风格,有峡谷栈道、龙潭飞瀑、彩虹幻影、奇峰怪石、原始森林、云海佛光等,四季有景,别具情趣,是旅游、疗养、度假之胜地。 龙门山镇资源丰富。境内处于龙门山脉的过渡地带,雨量充足,物产丰富,林木茂密。森林覆盖率达56%,木材蓄积量21万立方米,盛产名贵中药材和山珍植物,还有国宝大熊猫等珍奇动物。矿藏有铜、镍、铁、磷、沙金、石棉、石墨、滑石、石灰石、蛇纹石、石英石、花岗石、无烟煤等。 龙门山镇能源充足。境内处沱江水系湔江上游,又是龙门山断裂带,山泉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利资源丰富,是兴办小水电的最佳境地。目前,全镇已建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居全国乡镇前列,被誉为小水电之乡。 龙门山镇设施齐全。村村通公路,还有彭白铁路纵贯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迅速发展。龙门山镇,山青、水青、人更亲。是投资开发的“风水宝地”。. 宝山旅游景区 宝山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距彭州36公里,距成都76公里,有成白旅游快速通道相贯其间,交通便利。宝山旅游景区共分为宝山温泉度假区、宝山乡村旅游区、太阳湾风景区三大区域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四川省面积:0.00km^2 人口:0.00万人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通济镇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通济镇位于彭州市西北部,距彭州市25公里,距成都市65公里,是彭州市西部山区的一个中心场镇,也是三河七场的中心地,东界葛仙山镇,西接小渔洞镇,南连新兴镇、磁丰镇,北邻龙门山镇、白鹿镇。 通济镇在清代属西乡梯云里,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驻地向家场,后因避湔江水患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始迁于今址。 取其地处“三河七场”的中心,湔江渡口的要津并有接济交通发展经济之意,命名为通济场。原来是彭州市山区文化经济的中心,商品交流的集散地。1992年撤乡建镇,1992年将思文乡并入。 通济镇幅员面积73.5平方公里,农业以粮食、林业、食用菌、三木药材为优势,工业以煤炭、矿石、建材的采掘、加工业为主。 通济镇地处龙脉山褶断带及青藏高原冰川漂砾层所形成的丘陵、低山带,镇域内地质地貌复杂,湔江、甘溪河、麻柳河、白鹿河,“一江三河”贯穿境内。 通济镇属严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00C,年降水量1300毫米,夏无酷暑,秋多阴雨,冬无严寒,主要风向为西北风。 通济镇有十分丰富的矿产、水利、林业、药材资源,其中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河流纵横,三条河流贯穿全境,水资源比较丰富,镇内有凤鸣桥梯级电站和镇办天台山电站,通济镇有林地上万余亩,彭州市国营林场座落境内,年木材采伐量可达万立方米以上。通济镇还是彭州市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有食用菌,木耳、姬菇、香茹、金针茹等 。还有丰富的""三木""药材,雪山大豆、洋芋、黄瓜、蕨苔、黄花、竹等土特产。 2019年,区划调整后,通济镇辖原新兴镇和景山社区、通济场社区、崇德村、红山村、大坪村、筒西村、麻柳村、花溪村、春芽村、黄村、桥楼村、羊叉村、龙定村所属行政区域,通济镇人民政府驻三明路3号。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四川省面积:72.40km^2 人口:3.64万人
1月,葛仙山镇被评定为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 2019年3月,四川省第三批省级森林小镇名单出炉,葛仙山镇榜上有名。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葛仙山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一、自然地理 葛仙山镇位于彭州市中部,东接红岩镇,南邻敖平、军乐、隆丰三镇,北界白鹿、通济镇,西与丹景山镇接壤,地理座标北纬31o08’,东经130o57’,距天彭镇20公里,成都60公里。本镇以鸭子河为界,北是丘陵、低山区,南是广袤平原,幅员面积72.4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235个村民组,场镇社区居委会2个。全镇12134户,36378人,其中场镇776户,非农业人口3007人。耕地面积32925亩,其中水田30673亩。 全境自然条件优越,山、丘、坝俱全,地势由南向北逐步升高,最高点尖峰顶,海拔1362米,最低点涌泉村刘家院子,海拔662米。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日照1000小时左右,无霜期长达278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为发展经济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人文景观 东汉末年,葛永贵(亦名葛贵)道长修道于白石山,后羽化,因他能驱邪辅正,遂名葛仙山。晋末,成汉政权创始人李特,被广汉益州刺史罗尚追击至繁县之官桑(今官仓村),李特战死(见《华阳国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于咸亨二年应九陇县令柳太易之邀到九陇,游葛仙山,著有《山中》诗:“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并著《莲花峰赋》,曾朱书于葛仙山殿壁,惜失传。唐四川节度使韦皋,微时师事葛贵,经仙翁指点,后果高官,皋为葛立祠,并作记。“泉名富贵,韦节度之故步犹留;峰矗莲花,王子安之佳篇可读”联语,记述了王勃、韦皋来葛仙山游历的佳话。清代四川按察使黄云鹄多次游葛仙山,在其《天彭记游》等篇中均有记载。清代才子李调元,留有咏葛仙山的诗篇。大曲境内云居院塔为宋塔。花园村内宝台寺石牌坊系清代康熙年间建造。熙林村境内一巨大岩石上镌刻有清代四川按察使黄云鹄诗。 三、打造生态绿色长廊,发展乡村旅游 依托葛仙山是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核心景区、飞来峰公园主体地位的品牌,镇政府制定了丘陵八个村发展五大园区,建生态绿色长廊,发展乡村旅游。目前涌泉、张沟两村优质牧草、干果园区面积达1000亩;蒲沟、花园两村花园李、杨梅、伏季小水果园区面积达4500亩;袁江、玉河两村食用笋(雷竹、麻竹)、浙江优质杨梅园区面积达1000亩;花园、玉河两村低山区“三木”药材园区面积达1000亩,熙林、大曲生态休闲区1200亩。.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四川省面积:79.10km^2 人口:6.60万人
丽春镇位于成都市西北45公里处,距彭州市区5.8公里,距都江堰市30公里,距郫县25公幅员面积79.1平方公里,人口6.6万。丽春镇东接彭州市天彭镇,西与桂花镇相连,北靠隆丰镇,南与致和镇接壤。 丽春镇属彭州市的经济开发试验镇,1999年即被四川省政府列为“一条线”试点建设集镇。丽春镇原名丽春乡,宋时即以广植牡丹著称,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建场,遂以“美丽的春天”命名,是为丽春之名的由来,丽春场镇始建于民国24年,驻地名花街子,建场以来,因河水为患,场址三迁,初在北君平乡沙埂村,名汪家场,继迁至平桥东岳庙,罗汉寺一带,后又以现址花街子作场,直到现在。 丽春镇域内地势西北高于东南,相对高差为85米,其余都属湔江冲积平原,新开河,清白江支流由北至南纵贯境内,人民渠自西向东横穿镇域中南部,全镇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摄氏15.5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属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农作物产量稳定,多种经营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以粮食作物为主,分大春小春作物和晚秋作物三类。 丽春镇主导产业为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粮油、茶叶、被服、运输以及饮食服务业等。 ".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四川省面积:33.83km^2 人口:3.30万人
敖平镇位于彭州市城区东北、小石河北岸,东接什邡市。1985年镇、乡合并仍名敖平镇。幅员面积33.83平方公里,年未耕地面积28736亩,辖敖家场2个社区和平安、曙光、石泉、双凤、下泉、中泉、凤鹤、枷担、定光、漆树、石音、济泉、民主、罗林、方桥、高河、河北17个村。总户数9013户,总人口32986人。境内敖(平)关(口)公路与彭什公路呈“丁”字形相连,是川西旅游环线的重要通道。我镇2001年被四川省命名为“川芎之乡”,1998年被成都市命名为“风筝之乡”。 镇内经济发展基础设施齐备,投资环境良好。天燃气到镇;有线电视网络、电话已进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络覆盖全境;文化、娱乐、商业服务网点遍布镇区主要街道,是彭州市北部第三区片镇的商贸物流中心。 全镇地势平坦,河渠纵横,人民渠横贯南北,地下水资源丰富,耕地以水田为主,土壤肥沃,自流灌溉,有利于精耕细作,气候宜人,全年无霜期长。全镇年种植川芎面积达12607亩,总产达3156吨,是敖平镇的特色农业。 目前,镇现有镇政府、高完中、小学、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邮政支局、供电所、工商所、电信支局、中心派出所、农行营业所、农村信用合作社、四川省粮食储备库等单位。镇内上规模企业有四川省敖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重点企业有金绿山珍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省彭州香花醋厂、彭州川西醋厂、成都瑞嘉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彭州市敖平九陇网袋厂、彭州顺昌液化气有限责任公司、彭州市众益蔬菜包装厂。 在企业发展上,敖平镇党委政府以抓川芎经济、醋业经济为主线,预备建成“中国川芎第一镇”、“西南食用醋之乡”,以川芎经济、醋业经济带动全镇的经济发展,并形成特色;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以开发“滨河绿色长廊”、“移民新区”为重点,建敖平商业新区。目前新区规划详规已出台,建设初具规模,连接两岸的跨人民渠大桥正在修建。在农业发展上,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在巩固主要经济作物川芎、山露、叶烟、食用菌的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增添新品种,创造新亮点。 现在,敖平镇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契机,依靠科技兴镇,从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三个方面入手,加快敖平镇发展步伐,建新和谐新敖平。.
所属国家:中国
省会:四川省面积:78.80km^2 人口:0.00万人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白鹿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白鹿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白鹿镇位于彭州市北部、白鹿顶东南、白鹿河上游,距彭州市区36公里,东部与什邡市接壤。全镇幅员面积78.8平方公里,属山区和林地。全乡动植物资源丰富,分布有多种珍稀动植物品种;气候凉爽宜人,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矿产资源以煤炭、石灰石为主,蕴藏量较大。 全镇旅游资源丰富,森林植被良好,景观秀丽独特,尤其以青藏高原冰川漂砾地质奇观蜚声中外,省级白鹿森林公园位于境内,塘坝子风景区更是国家级龙门山地质公园核心景区。 白鹿生产的无公害蔬菜久负盛名,农业主产玉米、马玲薯等旱地作物,经济作物以无公害蔬菜、三木药材和黄连为主。是彭州市三木药材基地,更是全国闻名的黄连之乡。 白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宗教人文资源。《华阳国志》载:周慎王五年(前316年)秋,秦伐蜀,蜀王败绩,为秦军所害,其傅相及太子退至逢乡,死于白鹿山,开明氏遂亡。由此可见白鹿之名源远流长。全镇共有寺庙宫观遗址17所,均为佛、道两家所建,道教二十四治之漓沅治也位于境内。清代末民初,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此创建教会活动场所多处,以-院(领报修院)和下书院(无玷书院)最为知名,其中-院为培养高级神哲人员的高级修院,至今保存完好。 继往开来,白鹿镇正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打好一张牌、实施两项工程、建立三大基地、搞好四项建设,即:打好国家级龙门山地质公园这张名牌,实施小城镇建设和生态观光农业两项工程,建立中药材、无公害蔬菜和速生丰产林三大基地,搞好组织、思想、作风和精神文明四项建设的总体思路,团结全镇人民,不断开拓进取,为建设一个繁荣、文明的新白鹿而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