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展示一首经典的‘童年回忆’曲目给大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江平镇京族博物馆内,游客们兴致盎然地提出难题,想要考考赵霞这位年轻的独弦琴非遗传承人。只见她思考一会儿后,一手拨弦,一手娴熟地控制琴头摇杆,随后,耳熟能详的旋律在场馆内响起,一首《敢问路在何方》让游客情不自禁地回想起曾经守在电视机旁观看《西游记》的美好时光。一首首悠扬的乐曲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恰逢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博物馆内,京族以非遗艺术表达欢乐之情,用独特的方式庆祝丰收节的到来。
“这样悠扬灵动的旋律仅用‘一根弦’便可演奏,这个‘神奇’的乐器就是独弦琴。”东兴京族博物馆馆长、京族独弦琴艺术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赵霞告诉记者,独弦琴不仅能够弹出百种音,甚至可以演奏超过3个八度的音程。2011年6月,京族独弦琴艺术入选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独弦琴是京族博物馆陈列展示的一项国家级非遗,独弦琴艺术演出也是我们一直着力打造的非遗传承培育民俗文化活动。”赵霞说,除此以外,在京族博物馆中,还有许多值得游客们仔细品味、深入了解的文化宝藏。
京族博物馆坐落在东兴江平镇万尾岛上,它与巫头岛、山心岛一起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京族三岛”,是京族人世代生存的地方。京族作为我国唯一一个濒海而居、以海洋捕捞为主的少数民族,独特的“海洋性”习俗造就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7月,为传承和保护京族优秀传统文化,京族博物馆建成开馆,它是以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展演京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的,集合了京族生态博物馆、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内的三馆合一场馆。赵霞向记者介绍说:“京族独弦琴艺术、京族哈节和服饰制作技艺等,都是我们的骄傲。借助丰收节节庆活动,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将它们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京族的文化!”
踩着高跷捞虾、协力拉起大网……走进京族博物馆,京族人临海踏浪、艰苦劳作的场景跃然眼前。作为一名在江平镇万尾岛上长大的京族人,在赵霞的记忆中,村里人基本靠打渔维持生计,每天天还没亮便忙碌起来,从码头收鱼后,再到更远的县城卖掉,一忙就是一整天,日复一日,不辞辛苦。近年来,在党和政府大力支持下,京族群众和当地各族群众共同努力,建起了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特色滨海旅游业,靠着多元化发展新路径,当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中国劳动人民朴素生活智慧的总结,也是世代生长在东兴“京族三岛”上的京族人赶海而生、以渔为业的真实写照,京族的传统文化也与海洋息息相关。2006年,京族哈节入选为国家级非遗,这是京族崇敬和感恩海洋的传统节日。“每逢哈节,京族男女老少都要身着盛装来到海边,唱着哈歌、跳起舞蹈,以此表达对海神的敬畏和感恩之情,祈求来年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京族博物馆讲解员陈紫岚解说道,在今年的哈节期间,很多游客来到这里亲身体验节日氛围、了解民俗文化,既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也加深了各族群众之间的友好情谊。
东兴京族博物馆担负着京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任。在第7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京族用其独特的非遗艺术、民俗文化欢庆丰收,展示和传承民族文化,在丰富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