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茅膏菜科分布区域:茅膏菜属广布于全世界保护级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等
茅膏菜科植物,叶互生,常莲座状密集,稀轮生,通常被头状黏腺毛,幼叶常拳卷。花通常多朵排成顶生或腋生的聚伞花序,稀单生于叶腋,两性,辐射对称。本科有4属100余种,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我国有2属7种。中国产有茅膏菜属多种及貉藻。捕蝇草和貉藻直接用敏感的叶,茅膏菜属植物用叶面的粘液腺,猎取小虫。茅膏菜全草有毒,球形块根药用,称一粒金丹,和同属的锦地罗等,可供药用。捕蝇草供观赏。
分布区域:巴西
圈人树是一种危险植物,常见于巴西森林中。圈人树一般只有3到4米高,但是它的枝条上会带有密集的钩刺。如果有人经过圈人树的身边,身体还不小心碰到了它的枝条,圈人树就会立即将人圈起来,枝条上的钩刺还会刺到人的身体内,若没有及时救治,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极具危险性。当遇到这种植物要避而远之。
别名:吃人树
分布区域:非洲马达加斯加岛
蛇树,与巨大菠萝相似,高约10尺,树干呈圆筒状,枝条如蛇样,因此当地人称它为蛇树,主要分布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这种树极为敏感,当鸟儿落在它的枝条上,很快就会被它抓住而消失了,因此又被广泛叫做吃人树。美国植物学家里斯尔曾在1937年亲身感受到蛇树的威力:他无意中一只手碰到树枝时,手很快就被缠住,结果费了很大力气才挣脱出来,但手背上被拉掉一大块肉。除此之外,也报道过相关案例,不管吃人树是不是真的会吃人,一旦见到要避而远之。
科:猪笼草科分布区域:巴拿马
捕人藤是分布在巴拿马原始森林里的一种捕食型植物。如果不小心碰到了藤条,它就会像蟒蛇一样把人紧紧缠住,直到勒死,来满足自己的生长需要的养分。据报道,在巴西森林里,还有一种名叫亚尼品达的灌木,在它的枝头上长满了尖利的钩刺。人或者说动物如果碰到了这种树,那些带钩刺的树枝就会一拥而上,把人或动物围起来刺伤。如果没有旁人发现并且援助,就很难摆脱这种困境。对于食人植物,很多人持肯定态度。众所周知,有一些植物对光、声、触动都很敏感,如葵花向阳,合欢树的叶朝开夜合,含羞草对触动的反应。当今又有人发现,植物也有味觉、痛觉,甚至也会唱歌。由此推论下去,食人植物的存在不是没有可能的。
别名:食人树
分布区域:印度尼西亚
食人柳,即奠柏。是传说中一种可怕的树。传说它的树干非常高大,枝条像柳树一样垂下来,枝条威力很大,只要人或动物一碰到,枝条就会迅速收缩,把人或动物缠在枝条中,同时分泌一种黏液把人或动物迅速腐蚀掉,因此也被叫做吃人植物。最早有关吃人的消息是来源于19世纪后半叶的一些探险家们,据说有一个探险家亲眼见到食人柳将人紧紧包裹起来,几天后,树叶重新打开时只剩下一堆白骨。学者认为,吃人植物的说法最大的可能是根据食肉植物捕捉昆虫的特性,经过想象和夸张而产生的。当然也可能是根据某些未经核实的传说而误传的。
分布区域:阿富汗北部森林
吸血树,树高约2米,树干粗为10厘米左右。据说,只要碰到它的叶子,就会被牢牢粘住,直到把血液吸光。吸血树最早是在阿富汗北部的森林里发现的。当时,一支德、法、意野生植物联合考察队到那里考察,有位名叫柏亚的队员一见这种怪树,忍不住伸手去摸。这一摸,差点惹下了杀身之祸。树叶蚀穿了他的皮肤,开始吸血,最后为了保命只能用刀砍,最后砍伤了他的手。但有关吸血树的进一步知识,还没有得到确认,这一怪树之谜,至今仍无法解释。
别名:时计草、洋酸茄花等
科:西番莲科分布区域:原产南美洲
日轮花,一般指西番莲。西番莲是多年生常绿攀缘木质藤本植物,是一种芳香可口的水果,有果汁之王的美誉。又名受难果、巴西果、藤桃、热情果等。西番莲属热带、亚热带水果,喜光、向阳及温暖的气候环境。西番莲的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房前屋后、山地、路边均可种植;可通过种子、压条和扦插繁殖。由于果实种子多,发芽率高,生产上多采用种子繁殖。西番莲具有一定的观赏、药用价值,西番莲花果俱美,花大而奇特,既可观花,又可赏果,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庭园观赏植物。与此同时,西番莲在欧洲是颇盛名的草药,可以用于治疗失眠和焦虑不安。
别名:Nepenthes attenboroughii
科:猪笼草科分布区域:菲律宾巴拉望省
巨型猪笼草是一种猪笼草科猪笼草属植物,又名阿滕伯勒猪笼草,是巴拉望省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最早是由两个传教士在菲律宾巴拉望中部的维多利亚山顶峰发现的一种新型的猪笼草品种。后被英国植物学家证实,这种植物属于猪笼草的一个新品种,体型巨大,甚至可以吞噬老鼠大小的猎物。主要生长在菲律宾巴拉望省海拔1600米至1726米地区,巨型猪笼草茎直径可达3.5厘米,可高达1.5米,呈圆柱形。叶阿滕伯勒猪笼草的叶片无柄或具小叶柄。莲座状植株的叶片可长达30厘米,宽至10厘米,而攀缘茎的叶片可长达40厘米,宽至15厘米。叶片为椭圆形,叶尖为钝尖,叶基渐狭,包住茎部周长的三分之二,下延2至3厘米。
别名:大花草、腐尸花等
科:大花草科分布区域:马来西亚森林等保护级别: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大王花是一种肉质寄生草本植物而并非真的食人花。它们主轴极短,没有叶片和地下茎,吸取营养的器官退化成菌丝体状,侵入宿主的组织内,因此整朵花就是它的全部。从宿主身上吸收的营养几乎全部供应花朵的生长,花径能够达到0.9144米,最高纪录可达 1.4米。大王花的基座是由宿主的木质部发展而来的,形状很象个广口坛子。大王花的生长地由于没有四季之分,在一年中任何时候它都会冒芽,主要生长在海拔500-700米高度的热带雨林中。目前由于大王花栖息地的减少、繁殖产量少、当地人的滥采等原因,使大王花濒临灭绝,现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极危(CR)。
别名:见血封喉
科:桑科分布区域:广东、海南、广西、云南、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
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 Lesch.)是桑科见血封喉属植物,多为大树,具有板根。树皮呈灰色,稍显粗糙。叶子呈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颜色深绿,花丝极短,花柱末端呈钻形,有残留的红色苞片。种子无胚乳,外种皮坚硬,胚根较小。花期为3至4月,果实成熟期在5至6月。中国南方居民将其称为见血封喉,形容其强烈的毒性。该植物分布于中国华南至云南南部,以及大洋洲和非洲。多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地阔叶林雨林中。见血封喉适应高温、湿润、向阳的环境,喜欢温度在23至32摄氏度之间,不耐寒,对干旱有一定的耐受性。它通过播种来进行自然繁殖。《中草药学》中记载,见血封喉具有强心、催吐、麻醉、治疗淋巴结核、解热、治痢疾的功效。尽管具有研究和开发的潜力,但需注意该植物具有剧毒。云南和海南等地使用其树汁作为毒箭,用于猎杀野兽,因此得名箭毒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