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大美洲鸵鸟、美洲大鸵鸟、美洲鸵鸟、鶆
科:美洲鸵鸟科保护级别:近危(NT)IUCN标准、
大美洲鸵是美洲鸵鸟目美洲鸵鸟科的鸟类,共有五个亚种。体长80-132厘米,身高120-170厘米,体重25,000-36,000克。为美洲最大鸟类。头小,颈长,体形略显纤细。有三个脚趾,又被称作三趾鸵鸟,虽然也不会飞,翼却比较发达。有10枚初极飞羽,指骨3枚。腿强大,3个前趾均具爪。头、颈、腿和围眼部除少数羽毛外均裸出。雌雄羽色相近。体羽轻软,主要为暗灰色,头顶为黑色,无真正尾羽。栖息于疏林、灌丛和草原。喜结群,一般为1只雄鸟和5-6只雌鸟。每一只雄的都有它自己的情侣,如有别的雄鸵鸟走近它们,它就和对方决死斗。叫声为隆隆声。善于奔跑,会游泳。杂食性,以植物和小动物为食。繁殖期为5-10月。雄鸟在地面上筑巢。雌鸟均产卵于同一巢中,每巢有20-50枚卵。卵的大小为13290毫米,卵重600750克。卵呈金黄色。雄鸟孵卵,孵化期为34-42天。雏鸟为早成性。3-4岁性成熟。寿命约为20-30年。
别名:Chubut Steamerduck
科:鸭科保护级别:近危(NT)
白头船鸭是属于鸭科的一种群居型水鸭。分布于南美洲,是阿根廷地区特有的一种物种,沿海岸线分布,数量相当小,有一些特征和南美洲的草雁很相似,是陆栖性较强的的类群,适应潜水,基本已经失去了飞行能力,而是用翅膀来帮助潜水,白头船鸭身长61 - 74厘米,体重约2.95 -3.8千克,在水面上浮游时,圆翅膀滑水时酷似船的桨一样摆动,故名船鸭。雄鸭鸭喙橙色,喙尖端有黑斑;白头;前胸有一块亮片状红铜色,上体、翅膀灰褐色,下腹白色。雌鸭喙暗灰色与黑色和黄色相杂。虹膜棕色,腿蹼黄色。且雄鸭领土意识强烈,而幼鸭鸭喙海灰色,腿蹼黑色。主要以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虾和小鱼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常见几只至20多只的小群在水边浅水处和水面觅食。
科:鸵鸟科保护级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鸵鸟,主要分布在伊索匹亚区和非洲干燥地区,它们大多全身覆盖黑色皮毛,是群居动物,数只鸵鸟会在一起生活,而它们身边一般会与食草动物结伴而行,鸵鸟对荒漠生活适应力强,它们以草、叶子、树根等为食,营养价值较高,目前鸵鸟已濒临灭绝。
别名:枭鹦、鸮面鹦鹉、猫面鹦鹉
科:鹦鹉科保护级别:极危(CR)IUCN标准
鸮鹦鹉,因鸮鹦鹉的脸盘的确酷似夜间活动的猫头鹰而得名,是一种夜行性鹦鹉,全身披上黄绿色的细点,是新西兰的特有种。体长59-64厘米,体重2-4千克,鸮鹦鹉给人极深印象的特质就是它身上会发出一种香气,不少人常用麝香、果香或蜜糖的味道来形容这种香气。鸮鹦鹉完善的嗅觉系统及强烈的独特气味也被视为社群间独有的生化传递讯息,但这些气味也成了掠食者搜索这种防御力薄弱的鹦鹉的重要手段,鸮鹦鹉从不怕陌生人,遇到惊吓时,它们通常是一动不动,有时也会及时爬到树上,但因为自己不会飞行,却又喜欢试图从树上飞下来,直接导致伤亡,鸮鹦鹉主要是草食性,原生的植物、种子、果实及花粉等,自从新西兰的人类活动日渐频繁后,鸮鹦鹉的个体数目便开始大幅下降。因此,自1891年就开始有针对性的保护计划在当地实施。
别名:福克兰岛船鸭
科:鸭科保护级别:(IUCN)2009年名录 ver 3.1
短翅船鸭身长65厘米,是一种不会飞的水鸭。因为在水面上浮游时,圆翅膀滑水时酷似船的桨一样摆动,故名船鸭。雄鸭有白色的头颈,上面杂少许褐色和棕色的羽毛。鸭喙和腿黄色,上体、胸部和翅膀是深浅不一的黑褐色,有浅色斑点,腹部至臀部白色,虹膜黑色,白眼圈,白眼纹,翅膀上有白色翼镜。雌鸭不同处是鸭喙黑色。短翅船鸭分布在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是位于阿根廷南端以东的南大西洋水域,西距阿根廷500多公里,它们活动在海岸线,沿着陡峭的悬崖,海边沙滩和咸水湖区。主要以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虾和小鱼等动物性食物为食。而繁殖时是靠近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泽地的边缘,繁殖期9-10月。对的结合较为固定。
别名:澳洲鸵鸟
科:鸸鹋科保护级别:无危(LC) IUCN标准
鸸鹋是鸟纲鸸鹋科唯一物种,体高150-185厘米,体重30-45千克,寿命10年。擅长奔跑,是大洋洲的特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种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二大鸟类,仅次于非洲鸵鸟,因此也被称作澳洲鸵鸟。成年雌性比雄性大。鸸鹋形似非洲鸵鸟而较小,属于平胸总目,没有龙骨,嘴短而扁,羽毛灰色、褐色或黑色,长而卷曲自颈部向身体的两侧覆盖。翅膀退化,完全无法飞翔。翅膀比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的更加退化,足三趾。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的开阔草原疏散丛林和半沙漠地区。鸸鹋很友善,若不激怒它,它从不啄人。它对食物也不讲究,主要以草类为食,也爱吃一些草蝶及昆虫。在野生动物保护区里,鸸鹋能经常改善伙食,吃到游人喂它的面包、香肠及饼干等。当有汽车在公路边停下来时,鸸鹋毫无戒备,反而会大摇大摆地踱步而来,争抢着把头伸进车窗,一是对人表示亲近,二是希望游人能给点好东西吃。
别名:食火鸡
科:鹤鸵科保护级别:无危(LC) IUCN标准
鹤鸵为鹤鸵目鹤鸵科的鸟类,共有1属3种,又称食火鸡。体型高大,头顶具保护性角质头盔。在森林中穿行时可击打草丛。它们的双翼比鸵鸟和美洲鸵鸟的更早退化,不能飞。头部蓝色,喉部有一个或两个红色垂肉,羽衣黑色,具腿长,强健有力,有尖锐的爪。3趾,其中内趾具一长而锋利的爪,防御用。多见在热带雨林地区栖息,是成对或独栖的。鹤鸵畏惧日光,常常早晨和傍晚外出觅食,食物随季节而变化,主要食物是浆果,有时也吃昆虫、小鱼、鸟及鼠类。它们的翅膀很小,不能飞,性机警、凶猛,具有较强攻击性,擅长奔跑和跳跃,它们可以跳跃达1.5米高和以每小时近50公里的速度穿过森林。鹤鸵有一个独特的习性,对发光的非常好奇,当它们看到人类弃置的炭火灰烬时,必定上前啄弄一番,顺便吞下几粒熄灭的炭块到砂曩里,帮助磨碎不易消化的食物。这也是它们食火鸡名称的来源。
别名:Apterygidae
科:无翼鸟科保护级别:易危(VU)4种、近危(NT)1种
鹬鸵是指无翼鸟科属于鸟纲无翼鸟目,该科仅1属5种,几维鸟的名字是因为它们的鸣叫声非常尖锐,听起来特别像kiwi所以通称几维鸟。鹬鸵体型如鸡,雌大雄小。体长48-84厘米,体重1.25-4.00千克;羽呈毛状,形似发丝;嘴峰细长而稍下弯,鼻孔位近嘴端,嗅觉灵敏;两翼退化,不能飞行;腿短而强健,善走;足具4趾,3前1后。背侧羽毛大多暗褐色,腹侧色较淡而具黑褐条纹;无尾羽。它们嗅觉灵敏,视力不好,眼睛也小。只栖息在森林和灌木丛中,喜爱群体生活,昼伏夜出,性情温驯而且好奇心旺盛,而是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鸟类,至少在一起生活2或3个繁殖季节。它们通常以昆虫,蜗牛,蜘蛛,蠕虫,虾,为主,也吃小蜥蜴和老鼠,也吃落在地面上的水果和浆果。是新西兰的国鸟。
科:企鹅科保护级别:濒危(EN)5种等
企鹅,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大多数生活在南极地区,企鹅物种繁多,其中体型最大的是帝企鹅,最小的是小蓝企鹅,一般人很少看见企鹅,它们多生活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尤其喜欢寒冷天气,喜欢在冰上栖息、活动,性情温顺,具备良好的游泳能力,能在水中自由快速游动,目前企鹅数量可观,但海狮、虎鲸依然威胁着企鹅生存,现企鹅已全部列入保护范围中。
别名:卡古鸟
科:鹭鹤科保护级别:濒危物种(EN)
鹭鹤是新喀里多尼亚特有的一种鸟类,栖息在山区密林中, 分布海拔0~1400米。在分布海拔的中段。常于夜间发出响亮而尖锐的咯咯声。它体型粗短,长约55厘米。大体呈灰色。头顶具羽冠。喙、腿和眼橙红色。鼻孔覆有骨板。蓬松的翼羽上有黑、白和赤褐色的隐纹。鹭鹤的圆翅在外形上虽不像其他走禽那般退化,但缺乏足够的肌肉组织,故难以飞行;双翅只是用来示爱及协助奔跑,也可用于滑翔。每逢繁殖季节,它们会张开翅膀,展现上面的色彩,跳起优美的舞蹈,幼鸟类似成鸟,但羽毛具更多细小的棕色条纹。渐变为成鸟羽毛约需2~3年。主要在地面捕食倍足纲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蠕虫、昆虫和小晰蜴。但是林生态系统的破坏、猫狗的引入、伐木和狩猎等活动给鹭鹤的生存带来了严重影响,鹭鹤已处于濒危状态。